【节外生枝的意思是什么】“节外生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原本正常或简单的事情上,由于某些原因而出现了不必要的麻烦、矛盾或复杂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事情本应顺利进行,却因一些额外的因素而变得复杂。
一、成语解析
出处:
“节外生枝”出自《水浒传》中的一句话:“这人不识好歹,只管节外生枝。”后来逐渐成为常用的成语。
字面意思:
“节”指植物的枝干,“枝”是分叉的部分。原本的主干(节)上又长出新的枝条(枝),这就是“节外生枝”。
引申含义:
比喻在本来已经明确或解决的问题上,又提出新的问题或引发新的矛盾,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二、用法与语境
类型 | 说明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 |
适用场合 | 常用于批评某人故意制造麻烦或让事情复杂化 |
常见搭配 | “节外生枝”、“节外生枝的事”、“节外生枝的矛盾”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搞复杂、节外生枝、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
反义词 | 一针见血、直截了当、简明扼要、顺理成章 |
四、例句分析
1. 例句1:
“本来这件事已经解决了,但他又提出来一些无关的问题,真是节外生枝。”
2. 例句2:
“你不要总是节外生枝,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3. 例句3:
“他一再地节外生枝,导致整个项目进度被拖延。”
五、总结
“节外生枝”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在原本清晰或简单的事情上,因为某些人的行为或言论,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处理。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尽量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保持思路清晰,行动高效。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节外生枝 |
含义 | 在原本正常的事情上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
出处 | 《水浒传》 |
词性 | 动词性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
反义词 | 一针见血、直截了当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节外生枝”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上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智慧,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注重效率和逻辑,避免无谓的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