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怎么读惕字简单介绍】“惕”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很多人在阅读或写作时会遇到这个字,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本文将对“惕”字进行简单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一、
“惕”字读作 tì,是汉语中的一个形声字,由“忄”(竖心旁)和“易”组成,表示与心理、情绪有关的含义。它常用于表达警觉、警惕、担忧等情绪状态。在现代汉语中,“惕”多用于书面语,如“警惕”、“戒惧”等词语中。
该字在古文中也较为常见,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的一种警觉感或不安的情绪。虽然不是高频字,但掌握其读音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惕 |
拼音 | tì |
部首 | 忄(竖心旁) |
结构 | 左右结构 |
笔画 | 13画 |
五笔 | NYMH(根据86版输入法) |
造字法 | 形声字(忄+易) |
基本释义 | 警觉、警惕、戒惧、担心 |
常见词语 | 警惕、戒惧、慎独、自惕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作品、正式文章中 |
现代使用频率 | 中等偏下,不常见 |
古文用法 | 常用于表达内心的不安或警觉情绪 |
三、拓展小知识
“惕”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表达一种道德上的自我反省或对外界环境的警觉。例如《论语》中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畏”与“惕”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一种谨慎和敬畏的态度。
此外,在成语中也有“惕然自省”,意指内心警觉并自我反省,体现了“惕”字在文化中的深层意义。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惕”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它不是常用字,但在特定语境中具有重要的表达作用。掌握它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