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天害理的意思是什么】“伤天害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行为极其恶劣、违背道德和天理,对人或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顾伦理、法律和良知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伤天害理 |
拼音 | shāng tiān hài lǐ |
出处 | 出自《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后广泛流传于现代汉语中 |
含义 | 形容行为极端恶劣,严重违背道德和天理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谴责他人的行为,语气强烈 |
近义词 | 丧尽天良、作恶多端、十恶不赦 |
反义词 | 仁至义尽、合情合理、光明正大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家庭关系中:
- “他为了钱财,竟然对亲生父母下手,真是伤天害理。”
2. 社会事件中:
- “这种虐待儿童的行为,简直是伤天害理,必须严惩。”
3. 历史评价中:
- “秦始皇焚书坑儒,被视为伤天害理的暴行。”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伤天害理”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理”与“人伦”的高度重视。古人认为,天地有道,人应遵循自然和社会的秩序,若违背这些原则,便是“伤天害理”,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
四、总结
“伤天害理”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严重违反道德、法律甚至人性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秉持正义与良知,避免做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