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啊】“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些人或团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勾结在一起,通常带有贬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讽刺意味。下面我们将从含义、来源、用法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沆瀣一气” 原意是“夜露与水汽相合”,后来引申为臭味相投、互相勾结的意思,多用于批评那些不正当合作、同流合污的行为。常用于描述官场、商界或社会中一些腐败、勾结的现象。
二、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隋书·李德林传》:“时有御史中丞刘子昂,性贪鄙,好与人交,遂与德林共为奸利,时人谓之‘沆瀣一气’。” |
意义演变 | 原指夜露与水汽相遇,后比喻人与人之间气味相投,后来逐渐演变为贬义词,形容勾结、同流合污。 |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 |
批评腐败行为 | “他们为了利益,沆瀣一气,损害了国家利益。” |
描述不良合作 | “这两个人沆瀣一气,搞了不少小动作。” |
用于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绘了官商沆瀣一气,百姓苦不堪言。”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臭味相投 |
反义词 | 洁身自好、清正廉明、独善其身 |
五、使用注意事项
- 语气较重,不宜用于日常交流,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
- 多用于负面评价,表示对某种行为的不满或谴责。
- 避免滥用,以免造成误解或不恰当的指责。
六、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沆瀣一气 |
含义 | 臭味相投、互相勾结,多用于贬义 |
来源 | 《隋书·李德林传》 |
用法 | 批评不正当合作、腐败行为等 |
近义词 | 同流合污、狼狈为奸 |
反义词 | 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
注意事项 | 语气较重,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沆瀣一气”的含义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方式。它不仅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也是一种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