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姹紫嫣红”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花儿盛开、色彩鲜艳的景象,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的景象。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诗人吴文英的《风入松·九日》:“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寒轻,淡烟疏雨,正好寻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又是一年光景。”后人常用“姹紫嫣红”来形容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姹紫 | chà zǐ | 形容紫色花朵鲜艳美丽 |
嫣红 | yān hóng | 形容红色花朵娇艳动人 |
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形容花儿色彩斑斓、绚丽多彩,多用于描写春天的美景 |
二、成语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宋代诗词,后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
-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绘自然景色或繁荣景象。
- 近义词: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 反义词:荒芜冷清、一派萧条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写春天景色 | 春天来了,公园里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
表达繁荣景象 | 这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处处姹紫嫣红。 |
文学创作中 | 他笔下的花园姹紫嫣红,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 |
四、总结
“姹紫嫣红”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花朵盛开、色彩斑斓的景象。它不仅可用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可引申为社会或文化发展的繁荣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它的含义、来源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