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中之物怎么解释】“囊中之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东西已经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或者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日常生活,形象地表达了“放在口袋里的东西”,象征着易于获取或已经掌握的事物。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囊中之物 |
拼音 | náng zhōng zhī w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有言者,非为利也,乃为名耳。然则天下之士,岂无其人?不过藏于山林,隐于市井,若不遇明主,终为囊中之物。” |
释义 | 指已经掌握在手、容易得到的东西;也比喻某人或某事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表示对事物的掌控感或对未来的信心。 |
近义词 | 袖里乾坤、手中之物、唾手可得 |
反义词 | 遥不可及、难以企及、望尘莫及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表示掌控 | “他早已将对手的底牌摸清,对方现在不过是囊中之物。” |
表达自信 | “这次比赛我胜券在握,对手不过是囊中之物罢了。” |
形容易得 | “这个项目利润丰厚,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囊中之物。” |
三、文化背景与延伸理解
“囊中之物”最早出自古代典籍,原意是形容珍宝或重要物品被收藏在口袋中,寓意珍贵且不易丢失。后来引申为一种掌控感和安全感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含义,还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情境下的“轻松取胜”或“掌控全局”。
此外,“囊中之物”有时也带有轻微的贬义,比如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轻敌。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语气是否恰当。
四、总结
“囊中之物”是一个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既可用于表达对事物的掌控,也可用于展示自信或轻松取得胜利的态度。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