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愿全诗】“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愿”出自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韬钤深处》一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以国家安危为重、不求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
一、诗歌背景与
《韬钤深处》是戚继光在长期驻守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期间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他对于战争、和平以及个人志向的深刻思考。
原诗如下:
> 韬钤深处隐兵机,
> 惟有忠魂伴月辉。
> 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愿,
> 谁知此志竟成违?
诗句大意是说:在军事谋划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辛劳与智慧;唯有忠诚的心灵陪伴着月光。他只希望海面平静,百姓安宁,而并不追求封侯拜将的荣耀。然而,他的这份志向却未能实现。
二、诗歌内涵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 |
诗歌主题 | 爱国情怀、淡泊名利、忧国忧民 |
诗歌情感 | 深沉、坚定、略带无奈 |
主旨句 | “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愿” |
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时代背景 | 明代倭寇侵扰沿海地区,戚继光率军抗倭 |
三、诗歌价值与影响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他的诗作往往结合了现实斗争与理想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愿”这句诗,已成为后人评价戚继光精神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他不慕荣华、心系苍生的高尚品格。
四、总结
“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愿”不仅是戚继光个人志向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更应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安定。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戚继光《韬钤深处》 |
核心思想 | 忧国忧民、淡泊名利 |
文化意义 | 体现传统士人精神 |
当代启示 | 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奉献国家 |
如需进一步探讨戚继光的军事思想或诗词艺术,可继续深入研究其著作《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