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情况。其核心在于通过不同的活动分类(如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来展示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通常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编制公式和逻辑。
以下是对现金流量表编制公式的总结,并结合实际案例以表格形式进行说明。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公式:
$$ \text{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 \text{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 \text{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公式:
$$ \text{投资活动现金流入} - \text{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 \text{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公式:
$$ \text{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 \text{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 \text{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公式:
$$ \text{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text{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text{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text{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二、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表格)
项目 | 金额(万元) |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1,200 |
收到的税费返还 | 50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3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1,28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800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150 |
支付的税费 | 60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1,05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30 |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投资支付的现金 | 300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 20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 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7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30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30 |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100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 200 |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 5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350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 150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8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23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20 |
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120 |
三、总结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赖于对各项现金收支的准确识别与分类。通过上述公式和示例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直观反映,也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合理归类现金流量项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不同行业的现金流量结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分析时需结合行业背景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