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高雅与通俗的艺术风格之间的对比。它们最早来源于古代的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高雅乐曲,后来成为高雅艺术的象征;而“下里巴人”则是与之相对的通俗歌曲,代表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两者最初都是音乐作品的名称,后被引申为艺术风格的分野,用来比喻高雅与通俗的对立。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最初含义 | 出处 | 后世引申义 | 文化意义 |
阳春白雪 | 战国时期楚国的高雅乐曲 | 《对楚王问》 | 高雅艺术、文人审美 | 代表高雅、精致、不易理解 |
下里巴人 | 战国时期楚国的通俗民歌 | 《对楚王问》 | 大众艺术、民间风格 | 代表通俗、接地气、易于接受 |
三、延伸说明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出处可追溯至《对楚王问》这篇古文。文中记载,楚王问宋玉:“先生其有志乎?”宋玉回答说:“有。”楚王又问:“何谓‘阳春白雪’?”宋玉解释说:“此乃高雅之曲,非众人所能及。”而“下里巴人”则为当时民间流行的歌曲,较为通俗易懂。
由此可见,这两个成语最初并不是用来评价人的品位或身份,而是单纯地描述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文学和艺术意义,成为衡量艺术层次的重要标准。
通过了解这两个成语的原始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现代语境中的用法,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