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滩原文及翻译】《黄牛滩》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篇,描写的是长江上游一段险峻的峡谷地貌。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牛滩的自然景观和行船之难,展现了古代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记录。
一、
《黄牛滩》主要描述了黄牛滩一带的地形特点、水流状况以及行船的困难。文中提到黄牛滩位于长江上游,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岸边有黄牛石,因此得名。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一地区的自然风貌,并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敬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黄牛滩者,江之西岸,去县三十里,两岸皆高山,其上多生竹木。 | 黄牛滩位于江的西岸,距离县城三十里,两岸都是高山,山上多生长竹子和树木。 |
江水湍急,流声如雷,舟行其间,常有覆溺之患。 | 江水湍急,水流声音如雷鸣,船只行驶其中,常常有翻船的危险。 |
其山高广,不可登陟,唯见白日,不见星辰。 | 这里的山高大广阔,无法攀登,只能看到白天,看不到星星。 |
每至春月,草木繁茂,百鸟鸣噪,气象万千。 | 每到春天,草木茂盛,百鸟鸣叫,景色万千。 |
然其地险恶,人迹罕至,惟有渔夫樵子往来其间。 | 然而这里地势险恶,人烟稀少,只有渔夫和樵夫偶尔来往。 |
故曰:“黄牛滩,险而奇。” | 所以说:“黄牛滩,既险峻又奇特。” |
三、结语
《黄牛滩》不仅是一篇地理记述文,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与人文关怀。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险要之地的敬畏之情。同时,它也为后人了解古代长江流域的地理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