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飧怎么读】“饔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它的读音和含义。下面我们将从字形、读音、意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饔飧”是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读作 yōng sūn。其中,“饔”指早饭,“飧”指晚饭,合起来表示“早晚的饮食”,也常用来泛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
在古代文献中,“饔飧”多用于描述生活的基本需求,有时也带有“勤于劳作、重视饮食”的意味。例如《诗经》中有“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虽然不直接出现“饔飧”,但类似的语境中常会提到日常生活的细节。
由于这个词语较为冷门,很多人在阅读古籍时可能会遇到不认识的情况。因此,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内容。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含义 | 用法举例 |
饁 | yōng | ㄩㄥ | 早饭 | “饔”常与“飧”连用,表示一日两餐 |
飧 | sūn | ㄙㄨㄣ | 晚饭 | “饔飧”合用,泛指日常饮食 |
饘飧 | yōng sūn | ㄩㄥ ㄙㄨㄣ | 一日两餐,引申为生活所需 | 《诗经·小雅》:“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虽未直接使用,但语境相近) |
三、注意事项
- “饔飧”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文或学术研究中。
- 读音容易混淆,注意“饔”不是“庸”(yōng),也不是“拥”(yōng),而是单独的发音。
- 在写作或讲解古文时,若遇到此词,建议先标注拼音,便于读者理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饔飧”的读音、含义及其在古文中的使用情况。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