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而立成语的意思】“重足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吾闻之,楚人一怒,重足而立。’”原意是形容人非常害怕,连脚都不敢移动,只能双脚重叠站立,以示紧张、恐惧的状态。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权、威势或极度恐惧时的反应,强调心理上的压迫感和行为上的拘谨。
成语解析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重足而立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 原意 | 脚不敢动,双脚重叠站立,形容极度恐惧或紧张 |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在强大压力下不敢轻举妄动 | 
| 情感色彩 | 贬义(表示畏惧) | 
| 使用场景 | 描述对权威、威胁或危险的恐惧反应 | 
| 近义词 |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示例句子
- 面对上司的突然质问,他吓得重足而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在敌军压境的情况下,士兵们重足而立,不敢轻举妄动。
总结
“重足而立”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背后蕴含了深刻的恐惧心理描写。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生动的心理状态表达方式,适用于文学、写作以及日常语言中,来形容人在高压环境下的反应。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与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