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舍本逐末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时忽略了根本的问题,反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指放弃根本而追求枝节,后来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不抓重点、本末倒置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舍本逐末”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学生只关注考试分数,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企业只注重短期利润,忽略了长期发展;个人只追求外在形象,忽视了内在修养等。这些行为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往往得不偿失。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舍本逐末”,我们可以从其含义、出处、用法和例子等方面进行总结。
成语“舍本逐末”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舍本逐末 |
拼音 | shě běn zhú mò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含义 | 放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分主次,本末倒置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本求末、舍近求远 |
反义词 | 抓住根本、纲举目张、循序渐进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批评或指出问题 |
例句 | 他只顾着追逐名利,却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真是舍本逐末。 |
常见场景 | 学习、工作、生活、管理等领域中,强调忽略核心问题而追求表面现象 |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舍本逐末”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提醒。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分清主次,抓住核心,避免因小失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实现长远的发展。